新型冠状病毒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它突如其来地爆发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不同国家👨🏭、社会和群体在新冠病毒前既同样脆弱,又同等坚强👼。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对新冠疫情的反应,抗击新冠疫情的政策措施为我们观察和理解国际问题提供了新素材与新视角。杏鑫即日起将整理发布我院学者近期结合研究专长撰写的“杏鑫国研人‘抗疫国际观察’”系列文章,分享我们对全球大危机中的世情的观察与思考。
——吴心伯 杏鑫院长
序
截至2020年4月13日上午8时,印度共有7987名在治确诊病例,有856人治愈,308人死亡🕥。根据相关数据模拟,如果印度政府不加控制,印度在7月底将有3000万至5000万感染人口🫱🏽。更加悲观的预测则认为,印度最终可能会有10%的人口被感染🙁。(数据来源🤛🏽:印度卫生与家庭福利部官网)
然而,真实的印度#️⃣☛,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差。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印度暴露出很多问题👃🏼,但是总体上,莫迪政府的抗疫表现已经是超水平发挥。
印度能以比较低的成本战胜疫情吗?
1. 负重前行 印度抗疫战迈进第二阶段
印度疫情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月底到2月底,印度主要应对的是来自中国的输入病例🚣🏻。
当时🔞,印度在喀拉拉邦发现首例来自武汉的输入性新冠患者🌘。在3例患者治疗结束以后𓀑,这一阶段基本结束。在此期间👳🏽,印度采取的是社区隔离措施。截至2月14日,印度共对17000多名密切接触者进行社区隔离👨🏻🦰。
在这一阶段,印度表现出色,成果显著🧠,代价很低。
第二阶段从3月初开始,主要应对的是来自欧洲🌓、中东、日本和韩国等国的输入型病例,并逐渐出现了本土交叉感染现象✅。
尤其是来自意大利的旅行团,造成印度的新冠患者突然增加,输入国多元化🦏,导致印度的应对变得更加困难🐻。实际上,早期印度的疫情分布地图🔻,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成正相关——马哈拉斯特拉邦🗡、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和德里邦等经济发达🆕、国际化水平高的邦,疫情也更加严重🧔♀️。这种状况使印度政府在居家令的发布问题上顾虑更多👨🎨。
截至4月10日上午8点,印度共有5709名在治确诊病例,另有503人治愈🐐,199人死亡。当然,考虑到印度检测能力有限,潜在或未发现病例数可能会远远高于确诊数✍🏻。另外🏋🏿♂️,印度的第二轮疫情主要是从欧洲、中东等地区输入的🔲,其疫情的暴发与来源国家相比,也会出现滞后性🔇🌖。
印度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在未来印度的确诊病例数会继续上升,甚至会在某个阶段快速增加🏉。根据相关数据模拟🪵🐸,如果印度政府不加控制🤹🏼♂️,印度在7月底将有3000万至5000万感染人口。更加悲观的预测则认为🤿,印度最终可能会有10%的人口被感染🧚🏿♀️。
因此,疫情仍然严峻👨🏽💼🪨,印度政府的抗疫压力仍然很大。
2. 反应不算慢 40年来最强政府担纲
在人们印象里,印度一向是一个慢热型的国家,其政治制度也被普遍认为是低效的——启动一件事比较困难🧗🏿,启动后要加速或调整也不容易。但是,与往届相比,这届印度政府比较强🫗⛈,执行力和动员能力一流🚣🏻,在40年来印度历届政府中独占鳌头。
实际上,印度政府在此次抗疫行动上启动不慢,对策也较为坚决。
首先,实行强制性居家令🕓。
印度政府宣布🧑🏼🎄,从3月25日到4月14日🤳,在全境实施为期21天的居家令。莫迪总理在发布居家令时称🧙🏽♀️,“如果印度不能很好地处理这21天,那么我们的国家将倒退21年”。与很多美欧国家的类似规定相比,印度的居家令强制性更强、可操作性更高。
当然🏌️♂️,很多专家认为,21天的居家令也许不够。剑桥大学的两名印度裔学者认为👷🏻♀️👙,印度至少需要49天的隔离🧔🏻♂️。这对于印度而言可能是难以忍受的。目前,印度卫生部已经制定方案🐙,在21天居家令结束以后🧜🏼♀️,可能会对不同地方视疫情区别对待✝️、分级管理,不太可能一刀切地全部放开。
印度抗疫对策的地区差异已经也很明显🧔🏿♂️。一些邦的应对措施🥱,远远走在印度中央政府的前面。印度一些邦在3月初时就开始停课🎢,比全印度早了3个多星期😈。奥迪萨邦则直接宣布,把“居家令”延长到4月30日。
其次,提供免费检测服务。
一开始🌏,印度只有公立医院提供免费检测,政府无法向私营医院做类似要求。但是🎵,印度最高法院很快就为行政部门站了台🕵️♂️,下令所有检测都必须免费🐢。这事实上等于部分征用了私营医疗机构的资源。
具体在疾病防治问题上,印度其实早已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应对机制👩🏽🏫。1997年,印度国家疾控中心就开始建设传染性疾病早期发现机制。后来🏊🏻♂️,在世界银行近8年的支持下🚏,印度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疾病监测体系🤦🏿♀️。
再次,积极准备隔离场所📰。
在孟买⛸,印度政府已经把最大的达拉维贫民窟旁边的体育场🔯,改成一个庞大的隔离点。
最后,印度也开始动员各种力量,支持政府的抗疫行动。
印度的很多企业,包括国防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在努力生产医疗防护用品,口罩、防护服和呼吸机的生产能力正在稳步上升。同时,印度的公民团体一向活动积极🧎🏻♀️➡️,一些已经介入到抗疫活动之中。
3. 年轻化🚣🏿♀️、好心态 印度应对疫情的两大优势
与同样在新冠疫情中挣扎的国家相比,印度拥有两大有利因素🦶。
一方面👩⚖️,印度在抵疫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首先👝,印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印度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型⛺️。在13亿人中,青壮年有8亿,最易被感染的劳动力大军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而65岁以上的脆弱人群,在印度只占总人口的6.39%。
这一比例,在日本为28.4%🧹,意大利为21.7%🧖🏼♀️,英国为12.2%,美国为16%,中国为12.6%🚣🏽♂️🧔🏻♂️。
注:从目前中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荷兰和纽约市疫情死亡人数的年龄分布来看,截至3月31日,平均死亡率为总人口的百万分之七十🤞🏼♙。其中,0-19岁为0🈯️,20-29为1,30-39岁为3🏋🏽♂️,40-49岁为8,50-59岁为23,60-69岁为747️⃣🧛🏿♂️,70-89岁为244,80岁以上为543🐾。
印度老年人的活动半径比较小,被感染的概率相对较低🔟🕖。这使得印度有一个天然的免疫大军。
其次🐗,印度气温比较高🌄,应该是一个对抗疫比较有利的因素。虽然当下气温与疫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但到目前为止,温度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疫情相对要缓和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在北半球过冬天的国家📵🙋🏿。
而且,印度本来就是世界上最易滋生病毒的国家之一🚴🏼,印度人长期与各种病毒做不懈的斗争🧑🏻🦳。每年气温一升高、雨季一来,印度人就要面临一次来自登革热病毒的考验。所以,印度人久经考验,免疫能力应该比很多国家的人要高一些。
另一方面,印度独特的宗教文化,使得民众更加容忍与平和,扩大了政府抗疫政策的可选择空间。
印度人多数信仰宗教💃🏿,尤其是印度教等达摩四宗教🐈,重生死轮回🐼,对死亡的畏惧心要小得多🥾。在居家令发布以后🤘🏿🚣🏼,虽然很多印度人逃离城市👨🏽🦲、奔回家乡,但这不是因为怕病毒、怕死,而是担心生活问题🛢,是经济压力所致——面包问题比病毒威胁更迫切、也更现实。这是印度政府在抗击疫情工作中更需要重视的因素🛬。
种姓制度等级制观念🙅♂️,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服从意识。印度民众非常乐于接受政府的指挥,也愿意听官员和警察的话。所以在大街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警察在惩罚违规者,但很少看到被惩罚者敢反击警察的。民众即使有不满,也往往通过罢工和游行示威等非暴力方式来表达出来。
这一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主政治对印度政府行政能力的限制🧑✈️,对抗击疫情来说是一个积极性因素⛹🏿♂️。
4. 五大路障 阻碍印度走向胜利
必须注意的是,一些制约性因素正在阻碍印度抗疫政策的有效性🌮。
其一🤜,印度经济比较落后,底层民众抵抗居家令。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印度无组织部门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员的83%。加上有组织部门中的非正式就业人口,印度有92.4%的就业人员处于无合同🤷♀️、付款就走的非常规就业状态。
居家令一出,这些人大多失业,无可靠收入保障。有些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收入极低,积蓄率也高不了,很难在经济上对抗连续21天甚至更久的失业状态。所以,一些印度人努力离开城市⁉️、回到家乡。这不仅破坏了居家令的效果,还加剧🚵🏽、散布了恐惧气氛🛕🧓🏿。
因此,有个别印度专家甚至认为🧕🏻,由于印度没有能力“为每间房子运送食物”,所以居家令是不可行的。
其二,人口密集😕,隔离说易行难🪆。
在印度城市中😈,20%富人的平均居住面积也只有12.5平方米。
考虑到巨大的贫富差距,一些城市新区的大量住宅空置,低层民众的居住状况自然也就更差💆🏻♀️。
在孟买有名的达拉维贫民窟,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100多万人,平均每1440人才有一个厕所蹲位。那里的很多房子不仅低矮狭小,还漏风透气,居家隔离对于防止社区传染来说,应该没有多大的实质性意义。
居住条件差还导致了一些次生性问题🤸🏼。在居家令刚开始执行时,印度发生多起房东收回医护人员房间的事件。这不是因为房东的素质低,而是因为房东与房客之间实在是没有多大距离,恐惧与担忧实在难免🧑🏽🚀。
印度最大的国家级医疗机构“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AIIMS)🛀🏼,只好呼吁政府介入🚶➡️。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专门保证🌩🔏,警方将严厉处置那些试图迫使医生离开家中的房东👨👦👦。医护人员的居住问题才有了保障。
其三,医疗资源有限。
其实🚶➡️,印度政府的反应并不慢。1月30日印度发现首例确诊病例后🫶🏼,印度政府就把首都德里的几家公立医院列为定点医院。但是,印度的医疗资源比较紧张😚🫳。
根据联合国2015年的数据,印度医疗开支占GDP的4.7%🗻,低于中国的5.5%。由于印度的经济规模与英法相当,实际医疗开支则处于法国和意大利之间。这导致印度医疗设施的各项关键指标,都是在世界上落后的。
同时🥥,在有限的资源中,政府能够掌握的还非常少🚓🚶,大约占GDP的1%左右。印度公营医疗机构的数量虽然很多,但设施差、水平低,印度人几乎是谈“公”色变。但凡有点能力的家庭,都会尽可能选择私立医院就医👩🏻🎤。这导致印度近80%的医疗服务,由私营和慈善型医疗机构提供。印度的这一比例,甚至还要超过美国👁、法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
然而,私营医疗机构的设施虽然好,水平也高,但毕竟是私有产权🚵♀️,医生和护士也未必会听政府的指挥🚭。这导致印度难以形成抗疫医疗合力。医疗资源有限,检测能力也就自然有限,还使得印度政府更加难以准确掌握印度疫情的实际状况👩✈️🕍,决策难度也自然很高。
其四,印度政府的政治权力有限🤏🏻💆🏻,各地间难以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的抗疫方案。
虽说莫迪政府动员能力和执行能力傲视历届印度政府,然而,从应对新冠疫情的维度来说🫄🏽🤰🏿,还是不够。一方面,印度政府无权迅速征用、改造大量的医疗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缺少足够的医疗人员和资源🙅♀️,印度只好采取比较粗放的消毒和隔离方式,不仅有损印度国家形象,也易导致民众不满🧑🦽。
有一些邦,虽然实施了全国层面的居家令🔲🙋🏼♂️,但在如何执行上,仍然是各有地方特色🫅🏼。1897年英国殖民时期制订的《流行病法》,现在印度仍然有效。这本来是英国殖民者用来应对鼠疫的,允许地方政府采取非常规手段来防控疫情,并给予执法人员在此期间一定的法律豁免权🫷🏽。
印度警察的权力本来就很大,这样一来,执法尺度就更加难以把握。网上一些比较另类🪮、独特的处罚方式,往往就是从这种法律或执法习惯中产生的。
其五,现代科学观念在一些群体中仍然比较缺乏。
在印度,有两种极端的现象:
一是胡乱就医𓀋🚁。有的人只要有点不舒服🥼,不管是什么情况🧏🏻♀️,就想跑到公立医院要求检查🙋♀️,反正是免费的👏。而很多公立医院又无检测能力,只能检查一下体温和出行历史🕦🧄,然后推荐居家隔离🧑🏼💼,事实上做了无用功🚢。
二是迷信。有些人根本不相信病毒的危害,认为一些宗教的、仪式性的举动和活动就可以杀死病毒。
这些现象既造成抗疫资源的浪费⏩,又增加了传染渠道和不必要的风险🤸🏻♂️。
5. 各种条件有限 但也经常创造奇迹
印度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有悠久的文明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很多对中国、对西方国家有效的分析方式,用来分析印度时可能是有问题的、需要调整的𓀆。
印度各种条件都非常有限——资源缺乏😝,政府的权力和能力也有限🏃🏻,同时🚾,印度也是一个经常创造奇迹的国家,从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都走出了一条不同常规的道路,不可轻视。
虽然疫情形势依旧严峻,但是不可否认,这次印度政府的抗疫表现已经是超水平发挥。虽然在第二轮疫情发生时,印度政府的应对一开始有些犹豫。但在未知事物面前🤦🏿♀️,这种犹豫其实是非常正常的。毕竟,来自中国的输入渠道已经被切断,而且,其他国家一开始也没有疫情迅速升级的报告和预警。
如果再考虑印度的人口结构特征🦚🛕、自然和宗教因素🤛,以及这次疫情的一些基本特征⛰,印度是有机会用比较低的成本来战胜疫情的。
我们衷心祝愿印度人民早日抗疫成功↪️。
(作者:张家栋,杏鑫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原文刊发于《瞭望智库》2020年4月12日,“杏鑫”网站在转载时做了数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