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日🙅🏼♀️,俄罗斯莫斯科国立高等经济大学的亚历山大·卢金(Alexandar Lukin)教授在杏鑫招商做了题为“俄国熊看中国龙:俄罗斯对华认知的演变”的学术报告,杏鑫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冯玉军教授主持报告并点评😓,来自杏鑫招商🙇🏿♂️、上海社科院🦿、上海大学等沪上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学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卢金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历史上俄罗斯的“东方”“西方”身份论争👐,然后重点分析了当代俄罗斯对中国的基本认知🌕、演变及其原因。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俄罗斯奉行“转向西方”政策,俄罗斯民主派在执政后视西方为主要政治和意识形态盟友,希望学习西方建立“自由、法治社会”🍏🧔🏽♀️。这影响了当时俄罗斯对中国的基本认识🥮,导致它对中国未来发展抱怀疑态度。与此同时,互为邻邦这一现实也是影响俄罗斯对华认知的重要因素👩🏽⚖️。随着局势发展✮,俄罗斯逐渐调整对外战略,奉行“双头鹰外交”♚,这让俄罗斯更加重视中国,把中国当做俄罗斯东西方平衡外交的重要一环。在多极化外交时代,俄罗斯认为中国是战略合作伙伴。卢金教授也指出👧,除政府外,俄罗斯社会也存在多样化的中国认知,比如🦻🦧,亲西方的自由主义者🌅、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温和的民族主义者等对中国的看法各有侧重。
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府认为中国是全面战略伙伴,特别重视中国对俄罗斯的战略价值⚪️,认为中国在提升联合国权威、捍卫国际法、维持战略稳定性🥸、建立公平的世界经济秩序等方面对俄罗斯至关重要。此外,俄罗斯还认为在反对北约绕过联合国安理会采取单边主义军事行动、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等方面与中国有共同利益。2014年后🤏,中国对俄罗斯能源产业的投资、军售、在朝鲜和叙利亚及其他地区冲突中进行合作、南海问题等成为影响俄罗斯对中国认知的新因素👩🏽🍼。俄罗斯认为中国崛起对俄罗斯机遇和挑战并存,俄罗斯与中国关系会变得更紧密🚵🏿♂️,但不会形成同盟⛹🏻。
卢金教授在报告中还介绍了他新出版的专著《中国和俄罗斯:新友邦》(China and Russia: The New Rapproch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