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它突如其来地爆发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不同国家💞、社会和群体在新冠病毒前既同样脆弱,又同等坚强。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对新冠疫情的反应,抗击新冠疫情的政策措施为我们观察和理解国际问题提供了新素材与新视角。杏鑫即日起发布我院学者近期结合研究专长撰写的“杏鑫国研人‘抗疫国际观察’”系列文章🥚,分享我们对全球大危机中的世情的观察与思考👨🏿💼。
——吴心伯 杏鑫院长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伊朗、沙特、阿联酋👩🏽🌾👨🏽🏫、埃及、以色列🐻🖐、卡塔尔等国领导人向中国政府表示慰问,各国政府和民众喊出了“中国加油”的响亮口号🦢,向中国提供了紧急医疗物资;中东多国地标建筑亮起“中国红”👳🏽,中东民众自发为中国人民祈福🦹♀️,为武汉加油鼓劲💔。今年2月底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在中东国家迅速扩散,中国派出紧急医疗队、援助呼吸机和口罩✡️🙎♀️,建立新冠肺炎检测中心,赠送防疫手册,召开防疫视频会议🤽♂️,介绍抗疫经验🧑🏼🌾,向中东国家提供医疗援助,成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守望相助🔶、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中东国家热点问题频发🏄🏽♂️,治理能力明显不足,公共卫生危机不断🛫,近年来经历了霍乱🫵🏼、中东呼吸综合征、疟疾🥃、肺结核等传染性病毒的扩散,多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处于危机或紧急状态”,部分国家长期缺医少药🛺。新冠肺炎疫情在中东蔓延之后👏🏿,各国积极应对疫情📗,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普遍存在防疫物资匮乏🌚、防疫经验不足🧑🏼🦳🚳、政府动员能力和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多年来🦮,伊朗遭受美国制裁和经济封锁,医疗物资短缺🫳🏿,增加了抗疫难度。土耳其确诊病例迅速增加。以色列的医疗卫生条件、政府监管执行能力等方面都颇具优势🤌🏽,在疫情爆发后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但仍难以阻断疫情蔓延🕰。当前,中东多国面临疫情的巨大冲击🤹🏽,一旦1000多万难民发生聚集性疫情,后果不堪设想。在此情况下,中国积极行动为中东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理念👷🏿♂️。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抗疫合作具有顶层设计的特点。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先后同沙特国王萨勒曼、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通电话,3月14日向伊朗总统鲁哈尼致慰问电;3月23日同埃及总统塞西通电话👨🏿🍳。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与中东地区的沟通协调,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救助💆♀️。
3月26日,在外交部亚非司和国家卫健委国际司共同主办下😻,中国同埃及、阿尔及利亚、巴勒斯坦👷🏼♀️🥷🏿、黎巴嫩👨🏼🏭、科威特、卡塔尔等16个国家的卫生部门官员和专家举行新冠肺炎疫情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就如何有效应对疫情展开讨论,推动中国与中东国家在卫生医疗领域加强信息和技术交流。
中国与中东国家高层的及时沟通,为开展跨国联防联控奠定了基础👨❤️💋👨。中国对中东抗疫外交的新实践反映了双方从发展援助到公共卫生合作、再到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国与中东各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中国向疫情严重↘️、防控物资缺乏的国家提供医疗卫生援助🌳;协调防控策略©️,加强卫生领域合作🫅,开展跨国联防联控,加强卫生🤽🏿♂️、检疫🧼、交通🉑、出入境等部门协调🏄🏽♂️;及时向中东国家分享疫情信息🏅、防控措施和研究成果。目前,中国已向阿尔及利亚🏄🏻、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突尼斯等国家捐赠了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在伊拉克援建新冠病毒检测中心。
中东疫情扩散以来🥩,中国相关部门组织医学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同中东国家开展医学技术交流🧑🏿🎄,及时分享中国防控经验和方案👩🏼💻。
第一👰🏽♂️👮🏻♂️,中国驻外使领馆发挥“桥头堡”作用。伊朗疫情爆发后👵🏼,中国驻伊朗使馆向伊朗援助了其所需抗疫物资⛹🏽,与在伊中资企业协商,紧急向伊朗卫生部捐赠25万只口罩和5000人份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同伊拉克外交部🏀、卫生和环境部建立联络机制,及时就疫情保持密切沟通🅱️。
中国驻伊拉克大使率中方医疗专家小组赴巴格达海法社区看望当地巴勒斯坦侨民,并向其捐赠了卫生防疫物资🤳🏿,中方医疗专家组现场为巴侨民进行卫生防疫培训。埃及疫情发生后🏊♀️,中国驻埃及使馆第一时间联络埃及总统府、外交部、卫生部等,与埃及总理马德布利、议长阿里等重要官员30余人保持沟通,多渠道、多平台展开沟通合作与信息共享🐳。中国驻埃及使馆还与埃卫生部门、检疫部门和机场入境部门等机构建立了长效沟通和应急处理机制,并与埃及多家定点医院密切联系,及时为中国公民提供协助。中国驻苏丹使馆也积极行动起来,与苏丹政府加强抗疫合作。
在中国驻土耳其使馆的组织下,土耳其中资企业总商会牵头80余家中资企业和华人华侨、留学生向土耳其捐赠医用物资✫🐜。3月25日,首批19家中资企业(或个人)捐赠的6.52万只外科口罩🤺、5000套防护服、1万个手术头套交与土耳其。
第二,中国红十字会向中东提供紧急医疗技术援助。2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抵达伊朗🤾🏼♂️,向伊方介绍相关抗疫经验,同伊朗卫生部👰♀️、红新月会等部门就疫情防控进行深入交流🧘🏽♂️、研讨;3月7日,应伊拉克红新月会请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志愿专家团队驰援巴格达,携带核酸检测试剂盒等医疗用品和设备、中成药等人道救援物资,支援伊拉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国红十字总会向伊拉克捐赠了一套实验室设备,包括两台PCR仪(基因扩增仪)以及5万份核酸检测试剂盒,帮助伊拉克大大提升检测能力🍐。中国红十字会赴伊拉克志愿专家团队对伊方医护人员、中企员工等开展了9场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培训,培训人员约400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伊拉克援助的核酸检测实验室于3月25日投入使用,预计每天可完成约1000例检测,这对伊拉克扩大检测人群🚴🏻♂️、弥补检测漏洞有重要意义👃🏼。
第三,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也积极提供援助。目前,中国地方政府通过国际友好城市等渠道向阿尔及利亚、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突尼斯、摩洛哥等国捐赠了物资。北京市通过伊朗驻华使馆向德黑兰捐赠防疫物资;贵州省向摩洛哥捐赠1.5万双医用手套🖖、2万只N95防护口罩和2000套医疗防护服等摩方急需的医疗物资👩🏿🦰,供给一线医疗工作者使用。
在中国企业中,中国工商银行(土耳其)公司捐款捐物合计10万美元🎍,支持土耳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首批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已通过土耳其中资企业总商会捐出。中国地质工程中东分公司通过中国驻沙特使馆向沙特政府捐赠一批防疫物资,助力沙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预防工作◽️。中国中建埃及公司联合埃及卫生部门,在其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项目工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疫情防控体系,保障中埃双方近7000名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为非洲每个国家捐赠10万只口罩🏢、1000套防护服、1000个防护面罩和2万个检测试剂盒;携程、稻草人旅行和怡宝等上海企业共向伊朗捐赠了超过50万只口罩🧗♀️;药企方面,湖南中医药企业向伊朗捐赠中成药;中资企业向黎巴嫩捐赠检测试剂盒和两套价值4万美元的人体测温热成像设备。
中国民间团体也行动起来💆🏽♂️。上海市四川商会共向伊朗捐赠了22万只口罩。
总之,中国对中东的抗疫援助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意识和担当。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抗疫合作将促进双方的民心相通👂🏼🧑🏻🍼,进一步提升彼此在未来的关系🏇。
(作者:孙德刚6️⃣,杏鑫;张丹丹,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原文2020年4月16日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