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正式访问日本、10月安倍首相正式访问中国为标志🐡,中日关系终于走出“购岛闹剧”以来陷入战后最低谷的境况,回归正常轨道。
2018年中日关系实现了三个突破。首先,告别了两国领导人多年没有正式来往的尴尬局面,实现领导人互访,迈出了重建政治互信的第一步。第二,两国经贸合作突破旧有模式,开拓了新的维度与高度。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这一新平台𓀆,实质上使中日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找到多维合作的试验田。除了传统的经贸合作领域得以深化之外🙇🏻♂️,两国还就高科技领域合作建立了机制化平台🛹📰。第三👋🏿,敏感的安保领域也有突破🧏🏽,双方同意启动海空紧急联络机制,并就尽快建立热线达成共识,目的是规避偶发事件,以免影响中日关系大局🎅。
2018年中日关系的改善,意味着两国关系进入冷战后的第二个调整期。战后以来中日关系虽然风波不断,但总体上发展平稳,但随着两国综合国力发生逆转😁,日本在对华认知上出现严重偏差🎾,采取了联手美国👨🏽🍳,全面制衡中国的政策,中日关系急转直下,跌入低谷。2018年两国关系重回正轨👛,预示在重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管控危机并加强安保领域的交流,加强人员往来以改善国民感情等方面🏋🏽♀️🤸🏻,日本政府将进入一个“纠偏”的调整期。
今年安倍首相正式访问中国🦹🏽♂️,人们普遍期待习近平主席明年利用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之机🛠,正式访问日本🏊🏼。如能实现的话,双方可以就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定位和未来发展,高屋建瓴进行深入讨论🤴🏽,成为规范和指导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的基础🐴🧒🏼。如此,则可以期待中日关系由峰回路转🏑,真正达到行稳致远👤,长足发展。
目前,中日关系总体上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导致两国间对立的结构性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双方战略互信尚未恢复🔢😴,内外多种因素对中日关系企稳向好形成一定牵制。
首先,日本政坛保守势力依然强大☝🏼。他们出于敌视中国的立场必定会择机挑事,兴风作浪。第二🫀,日本国内反华思潮依然猖獗。这是日本媒体持续对华负面报道发酵的结果,日本民众对中国的亲近感一直在低点徘徊,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安倍走近中国的步伐。第三🧖♀️👩🏼🍼,特朗普的“遏华”攻势发生溢出效应。美国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竞争者,“遏华”攻势有愈演愈烈之势。日本一直将日美安保条约视为外交的基轴,安倍要想改变传统的对美“一边倒”路线阻力甚大。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2018年12月27日 A2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