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本周就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一项非立法性的决议,敦促欧盟委员会在这一问题上加强与欧盟主要贸易伙伴的协调😝,反对单方面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通读决议文本可以发现,决议中并没有“欧洲议会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提法。国内一些报道把该项决议解读为“欧洲议会反对/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有误读之嫌🙆🏿♂️⛩。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并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在过去十几年间,中国政府一直试图通过谈判的方式🤦🏿♂️,促使欧盟提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欧债危机之后,欧洲对中国市场的需求上升,对华政策更为务实🗿,价值观外交相对弱化🐋。但是🚶🏻,与此同时👩🏼🏭,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扩大。
欧洲议会本周做出的决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欧盟与中国在年内的谈判施加压力。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28国若能在今年年底如期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其他对此持抵制或观望态度的国家也有可能被迫改变立场。
反对“承认”or反对“单方面给予”
梳理欧洲议会的决议文本,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首先,决议敦促欧盟委员会在G7和G20峰会的框架下,与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加强协调,就如何解读世贸组织的规定提出一个联合方案,反对单方面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欧洲议会本周通过的决议,旨在敦促欧盟委员会加强与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在这一问题上的协调,反对欧盟单方面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决议文本同时敦促欧盟委员会在即将举行的中欧峰会上,围绕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行讨论。
“反对单方面给予”并非“反对承认”,而是为欧盟在与中国的谈判中增加讨价还价的筹码👨🏭。
欧盟对华政策的制定受到美国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有欧洲智库学者近期提出,当欧洲与中国在贸易、安全或法治问题上发生冲突时🚑,应加强与美国在对华政策方面的协调👨🎤,由此形成一个面对中国的强势立场。美国官员也曾在去年年底就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欧盟表示关切。
欧盟内部长期存在两种力量的较量:一派主张欧洲联合自强,一派主张加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随着乌克兰危机和难民危机的演进,后者的力量有所加强。
如果欧盟单方面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必将陷于被动;如果欧美在这一问题上形成共同立场✈️,势必加大中方协调的难度𓀋。
其次,决议虽然强调中国尚不具备欧盟所界定的有关市场经济的五个标准🪤🐮,但是问题的焦点并不在于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而是探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欧盟经济的潜在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目前欧盟正在执行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共有56项,主要涉及钢铁、机械、化工和陶瓷等产业⬛️。一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税率的计算方法也将随之改变,作为全球反倾销措施的最大使用方,欧盟和美国受到的影响远甚于其他经济体🐶🔱。
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现阶段的讨论🧖♂️,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后的世界贸易格局进行政策准备。
第三,决议敦促欧盟委员会关注欧盟企业、工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于欧盟就业市场以及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忧虑。在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目前最大的阻力来自深陷危机的欧洲钢铁工业。
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钢铁产能过剩,使这一问题日益复杂化🏋️。在对华贸易政策领域,法国和意大利等南欧国家倾向于运用贸易保护主义工具,英德两国传统上主张自由贸易📝。
但是在本轮欧洲钢铁工业危机中,英德两国的钢铁工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两国钢铁工人近期相继举行罢工🪃,指责中国向欧洲市场出口廉价钢铁,导致欧洲钢铁业承受压力❔。
许多最初支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欧洲政治家⚠️,面对来自欧洲工会和利益集团的压力,立场发生动摇👩🏼🦳。
中欧钢铁工业的困境🚵🏻☕️,追本溯源是全球经济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后果,运用贸易保护主义工具无助于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有条件的承认:欧盟内部博弈下的一种可能
欧洲议会本周围绕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讨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欧盟内部政治的需要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
围绕欧盟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欧盟层面主要有三个行为体🆑: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
《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洲议会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得到加强Ⓜ️。如果欧盟委员会提议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均享有共同决策权。
迄今为止,欧盟委员会在这一议题上的立场相对隐蔽与审慎。按照欧盟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程序🐦,应由欧盟委员会就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做出提案🦾,然后交由欧盟28个成员国和欧洲议会审议🦸♂️。
在欧洲议会最近一次有关如何对待中国进口产品的一般性辩论中,欧盟委员维佳尼斯·安德留凯季斯表示💠,欧盟委员会正在制定一系列新的规则,强化欧盟的贸易保护体系👧🏿,具体方案有可能在暑期休会之前提交讨论😈。
欧盟委员会最有可能作出的一个选项👬🏻,是有条件地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一方面,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另一方面,作为交换条件🌀,敦促中国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方面采取进一步的举措,同时在欧盟内部采取过渡性的应对措施💱,以便在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后,运用新的贸易保护工具限制中国产品大量涌入欧洲市场,减缓这一变化对于欧盟经济特别是欧洲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欧盟已经与韩国和越南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并启动了与日本和印度的自贸协定谈判🥀。自贸协定谈判也将有望成为影响中欧关系未来走势的重要因素。如果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久拖不决,势必拖累中欧自贸协定谈判,对中欧关系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来源链接🔪: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6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