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西方关于“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言论不绝于耳,所谓发达经济体从中国撤资的消息也屡见不鲜👨💼。最近一例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20日开会讨论其调研结果,称中国政府保护本土公司的政策监管法规是在华美企的最大障碍,九成受访美企预期在华利润增速将下降↖️👰🏻。
然而实际情况是💯,今年以来发达国家对华投资同比却增长迅猛🚵🏽♀️。例如,美资企业今年1-9月对华实际投资总额增长67.1%📕,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资总额增长48.7%。如果中国投资环境果真严重恶化,欧美公司对华投资不可能有如此显著的增长。
如此看来❗️🙉,外资企业的实际投资决策和对中国市场的主观认知间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偏负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有🙇🏼♀️: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政策环境和竞争环境。
在发展方向上ℹ️,外资企业对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宣布的重大改革目标非常认可,但认为自身没有从中受益。实际上🙏🅾️,改革政策从批准再到落地有一段时间,从实施再到创造红利更需要时间。除了宏观层面的重大改革外,商务主管部门近期还密集出台很多有利外商投资的政策⏲,比如自由贸易区的大幅扩容和简化外资企业审批管理等等⛑️。这些政策对于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是利好消息,但收获需要耐心等待。
政策环境方面,部分外资企业认为🚶♂️➡️,中国政府对其优惠和支持力度有所下降。确实🛼,相比改革开放初的超国民待遇,各级政府为外资企业提供的单边优惠在减少,甚至完全取消。这是趋势,中国政府必须要为内外资创造统一的政策环境😭。外资由此形成心理落差,但只能适应👍🏼。
竞争环境方面🛍🧙🏿,外资企业在华面临的压力确有增大🏌🏻♀️,但这是市场经济的正常属性💺💕。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市场锤炼🦖,中国涌现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这些公司也能取得领先优势👨🏿🎤。相比于外资公司,中国公司更懂中国市场环境和中国消费者心理。在产品质量追上外资公司之后,中国公司拥有更大的竞争力也不足为奇🧓🏽。
然而即便如此🤹🏻♀️,中国对外资的需求和重视程度未曾下降🧚🏻♀️。中国政府多次表态,外企对中国新增就业、增加税收、改进技术以及培育人才等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在华发展,外资企业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紧随中国的产业升级步伐。外资企业可以更多在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对华投资,提升产业布局🧙♀️,赢得新利润空间。
二是直面中国市场竞争的现实🚇。中国市场已是全球企业必争之地👨🏼🦲。外资企业要想赢得和中国本土公司的竞争,得拿出真功夫🥱®️、下真气力🍸,单纯靠政策优惠和品牌效应恐怕已经不行。
三是抓住中国政策调整红利🥭。中国政府的改革及在引资政策的优化将会给外资企业带来新机遇。但市场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企业👰🏿♀️。若对中国市场三心二意或者摇摆不定,最终只能错过政策红利👶🏿。
外资企业的“外”仅仅是统计意义上的外🦹🏽,不是政策制定的“外”。外资企业最好不要把自己当成中国经济体系的外来者,应从内心深处就把自己当成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面临障碍和困难的时候🔺,不要首先想到自己是外资身份,而要看看中国本土企业是否也面临类似问题。以外来者心态指责或提要求固然简单,但不是解决问题、赢得尊重的最佳方式。
从中国角度看,也是如此。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外资企业和中国经济共同成长壮大的历史。两者是共进共赢的关系。中国政府要回应外资企业的正当关切🫚,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继续创造更好的环境,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创造更好的条件👨⚕️。
来源链接🛃: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6-10/958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