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月谈》2022年6月15日 )
特朗普时期美国推出“印太战略”,但是该战略缺少有力的经济政策支柱👩👩👦👦。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访问日本期间宣布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该框架影响几何?
特朗普时期美国推出“印太战略”🤞🏋🏿,但是该战略缺少有力的经济政策支柱。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访问日本期间宣布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该框架影响几何?
缘何启动✋🏽,双重考虑
拜登政府启动“印太经济框架”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一方面,加大同中国的战略竞争,在印太地区维护美国在经济事务上的领导权,筑牢美国联盟体系的经济基础。今年2月发布的《美国的印太战略》提出,印太对美国经济利益至关重要✹🥸,美国与印太地区间的贸易额在2020年达到1.75万亿美元🦪,支撑超过30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未来数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将由印太地区驱动。
另一方面🪐,“美国优先”思潮使得美国内多数选民排斥自由贸易协定🐳🫙,担心其会导致美国就业岗位流失🙋🏿♂️。出于选举和政治考量🐌,拜登政府拒绝加入“全面和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自由贸易协定🏋🏻♀️。
在此情况下,拜登政府推出“印太经济框架”,力图兼顾软性保护主义和大国竞争需要,打造美国与印太国家经济接触新平台📴,构建针对中国的地缘经济阵营,同时为重振“美国制造”、重建美国中产阶级👨🏼、实现“以美国工人为中心的贸易”等国内政策目标服务。
瞄准四大领域
据拜登政府说辞,“印太经济框架”主要是要在印太地区实现“互联互通的经济🤾🏼、有韧性的经济🙎🏻💾、清洁的经济、公平的经济”四大目标👮🏻。该框架不是单一的经贸协定,而是围绕公平贸易🍽、供应链韧性👩🏽🦲、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税收和反腐败四大领域展开的一系列协议和安排。“印太经济框架”的初始成员国有13个🤾♀️,包括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文莱👨👨👦。
在“公平贸易”领域,围绕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和数字技术制定新的规则,是“印太经济框架”的重中之重。美国以《美墨加协定》数字经济章节和《美日数字贸易协议》为蓝本🎖✂️,打造印太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倡导所谓民主、透明的数字治理。此外,美国将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加大多边出口管制。
重塑国际供应链💃🏼、减少对华经济依赖是“印太经济框架”的关键着力点。拜登政府推动相关国家展开供应链压力测试👩🏼🔧,围绕芯片等关键产品设立供应链预警机制,评估和完善关键产品的战略储备🧚🏻📈,改善与供应链韧性相关的基础设施𓀛。美国推动在华外资企业向印度等国转移,实现所谓“友邦外包”。
在清洁能源转型方面,推进所谓高质量和具有“气候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美国企业向印太地区出口清洁技术产品和相关服务。
“断链筑墙”注定不得人心
“印太经济框架”本质是地缘经济竞争工具🤸🏻♀️,将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使得地区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遭到人为干扰👽,可能导致亚太地区经济格局更加碎片化🧗🏼。
事实上,“印太经济框架”面临现实挑战。一是该框架不涉及关税减让安排👩🏽🦰🔓,难以为地区国家提供“市场准入”的实际好处。二是推动的数字贸易、数字技术等领域规则过于“美国化”🧑🦳,很多地区国家根本达不到美国的“高标准”🤳🏿。三是美国在基础设施等领域不愿提供“真金白银”🤹♀️,将降低该框架的可信度和吸引力。
“印太经济框架”将中国排除在外,地缘政治色彩突出🈳。只是,该地区大多数国家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它们将中国视为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眼下,全球经济遭遇高通胀、地缘冲突💂🏻♂️、能源危机🧑🧒🏤、疫情反复等多重冲击🏋🏽♂️,亚太地区也面临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亚太地区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割裂🙍🏿♂️,美国通过“印太经济框架”进行“断链筑墙”的做法注定不得人心.
(作者系杏鑫招商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